档案热点

《档案》栏目收视率节节攀高 ——看电视荧屏如何打造大众型档案文化精品

在中国电视节目群雄逐鹿的硝烟中,竞争波诡云谲,变幻常在瞬间。北京卫视的一张王牌——《档案》栏目面临着湖北卫视《大揭秘》、深圳卫视《解密》以及山东卫视同名栏目《档案》的挑战,腹背受敌之下,剑走偏锋,凭借严肃内容的平民化包装和极致的视听呈现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严肃内容的平民化包装

《档案》选题广泛而深刻,涉及中外交往和引起国际关注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内外已经解密的高密级的军事档案、公安档案;与中国相关的近现代国际关系等内容。通过揭开档案中的历史疑团,探寻解读各个历史人物和事件,告诉观众一个又一个的惊人秘闻和传奇故事。这些严肃而珍贵的档案如果直接展示给观众看,往往因为严肃而显得沉重,因为珍贵而产生距离感。而《档案》作为电视节目首先要考虑到如何能让观众易于接受。《档案》以讲故事的形式把严肃的档案资料生动化,电视播出的形式又使珍贵的档案资料通俗化,再选取电视观众熟知的明星作为讲述人娓娓道来,就像是朋友之间在聊天,这就是所谓的平民化包装。

在这些平民化包装的外表下,《档案》要带给观众的是一种能让他们的心脏瞬间有剧烈跳动的神经反射,这种感觉的支撑点就是悬念。人类历史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和不计其数的悬念,往往留存于档案中。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看过自己的档案,没有多少人可以阅读别人的档案,更没有多少人能了解一个国家的档案。那些曾经封存的秘密档案强烈地吸引着人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档案》的主创团队正是利用这种好奇心,来引发观众的追看与共鸣。事件的真相在《档案》中被一层一层地揭开,节目用悬念制造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情感高潮。2013111日,《档案》推出《2012年远去的背影》系列,在节目中解读2012年故去偶像的档案。在《永远的惠特尼》一期中,惠特尼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被宣布离奇死亡和追查真正死因就掀起了一连串转折型高潮,抛出的悬念与最后揭晓的结果总是出乎观众意料。

美国时间2012212日,全世界热爱音乐的人,将目光汇聚在第五十四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上。万众期待的一刻即将到来,曾以一首《I will always love you》(《我将永远爱你》)红遍全球的流行乐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在熟悉的旋律响起后,却没有出现。如果把时间从格莱美开奖之时,回拨27个小时,那惠特尼·休斯顿最后一次出现的地方,就是这里——洛杉矶比佛利山庄希尔顿酒店,434号客房的浴缸里。惠特尼·休斯顿死了!是自杀,还是他杀?

《档案》栏目每期节目都是一个揭秘的过程,悬疑在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而这类故事的展开模式,完全可以借鉴悬疑类型电影剧本的成功操作模式:以一个激烈的动作场景来开始故事,在故事的推进中揭晓答案。这种被称作启发性事件开始节目的最根本规则就是,动作性事件的力量足以带动观众跟随节目一起去寻找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的答案。当节目制作者和观众分享事件时,悬疑出现了,观众会更深地投入到故事中去。

《档案》栏目组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让当今越来越挑剔的电视观众在电视机前稳坐50分钟?如何才能利用节目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创造一个好的收视率?《档案》栏目据此确定了自己的故事结构样式,那就是无论什么样的故事题材,首先必须能调动观众的兴趣,切中观众的期待,引发观众的预测,让观众积极参与到故事情节中,满足观众的期待,然后再让观众有新的期待……

极致的视听呈现方式

《档案》被称为现场电视栏目。2013年以前,《档案》由一个讲述人在1000平方米的摄影棚内,游走于30平方米LED大屏幕区、档案区、幻灯区、16毫米放映区、录音区、沙盘区、中央演示区和景片区。讲述人运用所有的现场手段,如通过翻阅、播放、展示、聆听、演示等一切可以调动的元素把一个个故事掰开了,揉碎了讲述给观众听,展示给观众看。

2013年,《档案》为了能呈现电影大片的效果,把大屏幕区扩大,使之可以展现跟电影一样的宏大场面。《档案》主创人员达成的共识是,撇开电影的艺术性尺度,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征服世界电影市场,除了明星、故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影技术的胜利。在电视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电视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样可以成为其耀眼的部分。讲述人讲述的任何场景都可以通过他背后的大屏幕呈现,《档案》华丽转身成一个现场讲故事、有着独幕立体电影效果的舞台剧,在大屏幕背景上用看得见的历史细节,勾连现实的时空和历史的时空。这些现实时空所呈现的动态场景,都是三维团队集体创作的结晶。此外,《档案》为了把每组镜头呈现得更加精致,在布景和道具以至于主持人服装上无不追求完美。

2013116日播出的《孤独的月球归来者》,就是《档案》在2013年改版以来试验性地将大屏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例子。《孤独的月球归来者》是讲述人类第一位登月者阿姆斯特朗的传奇经历,在节目中导演设计了这样一种情景:让主持人像登月者阿姆斯特朗一样体验在月球上行走的感觉。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三维团队耗时一周制作了浩瀚宇宙的动态背景,在调试背景时,摄影师不经意地说:光有大屏幕背景显得不够真,要是把地面上铺满石头做成月球表面的形态,就跟真登上月球一样。没想到这句话让整个《档案》团队动起来了。为了把在节目中仅四分钟的月球场景打造得极致而完美,第二天,制片主任拉来了两吨的沙土和石块,由于录制现场无法让汽车通过,他就从工地上找来三轮手推车一车一车地运。道具团队联系服装厂特制了宇航员的航空服,并连夜赶制了宇航员背的月球用氧气瓶。录制节目时,当主持人身着白色航空服在浩瀚宇宙的背景下踏出缓慢而坚实的一步时,镜头从主持人脚印处拉开时,所有的工作人员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是在录制,简直像极了真实的月球。这个镜头拍摄完毕,制片主任又花了六个小时用手推车把录制现场的沙土和石块一车一车运出现场。在省级卫视的激烈竞争中,《档案》的高品质不光是在电视技术方面,同时也涵盖了主创和所有工作人员为了一个完美镜头的付出与努力,这才是不可替代的。

电视是光影的雕刻,同时也是视听的享受。历史题材的故事存在着大量的视觉缺失,然而给观众提供可视的东西是所有影视作品的核心。《档案》借鉴当下国际纪录片的最新潮流,专门安排历史故事场景的再现拍摄。力求真实展现历史故事的细节、时代背景等。

当下的观众对影视作品中的声音越来越敏感。数字音效已经成为大成本电影吸引观众的必要条件。音乐、音效对节目质量至关重要。音效是与观看一样重要的感官体验,它能够积极引导观众对影像的理解,当音效暗示某些视觉意象时,观众会预期该影像的出现,这样有利于营造观众的期待心理。著名的声音剪辑师Michael Kirchberger认为电影的声音表现甚至能影响票房。《档案》栏目的主创人员希望《档案》的声音表现也能影响它自身的收视率。

不管中国的电视媒体是否情愿,国内的媒体竞争环境正在与国际接轨是不争的事实,所有的电视媒体都将面对竞争国际化的残酷格局。虽然目前《档案》的反响和收视率前景看好,但能否把打造精品电视文化产品的战略进行到底,从而把这张文化精品牌打到底,它的生命力仍有待时间的检验。